文 | 云酒團隊(ID:YJTT2016) 1999年,在成都的一家茶館靠窗的角落處,,兩個中年男子正在談判,。兩個人手拿火柴棍在桌上比劃,,嘴上卻談著幾個億的生意,說到激動處還會大聲爭執(zhí),。這一幕甚至令茶館的服務員都認為,,這是兩個騙子。 茶館服務員眼中的“騙子”之一,,正是曾經的“西南啤酒大王”——藍劍集團董事長曾清榮,,另一位則是時任華潤啤酒成都公司總經理的黃力。 相比于曾經名噪西南的藍劍啤酒,,作為幕后“掌舵手”的曾清榮頗為低調,,但他一手締造出的傳奇至今仍被行業(yè)所熟知。 2007年,,隨著雪花啤酒100%控股藍劍,,“西南啤酒王”的稱號與藍劍啤酒一起成為歷史,但曾清榮的商業(yè)長跑還在繼續(xù),。 ▲曾清榮,、黃力的“火柴棍洽談”,敲定了幾個億的生意(圖源:華潤公眾號) ? 藍劍的“變數(shù)” 在藍劍的發(fā)展史上,,曾清榮所簽署的前9個關于藍劍啤酒發(fā)展的合資協(xié)議中,,只有第一個和第9個不同。 前者是重慶啤酒,,后者是華潤啤酒,。 藍劍在成立之初,一沒品牌,、二無技術,,為了謀求更好的發(fā)展,藍劍選擇與當時準備進軍四川市場的重慶啤酒合作,,由重慶啤酒提供生產技術和品牌,,藍劍則向重啤支付商標使用權和管理費。 實際上,,由于初始資金不足,重慶啤酒只下達生產指標,,藍劍負責生產,。按現(xiàn)在的話說,,藍劍可以算作是重慶啤酒在四川的“代工廠”。 但很快,,雙方的合作出現(xiàn)了“變數(shù)”,。或許說得再具體一點,,這個“變數(shù)”不僅是藍劍,,還極有可能是曾清榮本人。 1985年,,軍人出身的曾清榮以496萬元開始創(chuàng)業(yè),,其中一半資金是曾清榮與員工集資籌措,另一半則是向鄉(xiāng)政府借款,。而在1987年,,曾清榮提出“工者有其股”,通過將最初投資時的職工自帶資金轉換成“股份”,,在償還鄉(xiāng)鎮(zhèn)政府的借款并理清產權關系,,把控制權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 此后,,藍劍又經歷了兩次股份制改革,,在形成普通員工、中層干部,、高層干部階梯式持股局面的同時,,法人股也保有核心優(yōu)勢。所以,,即使曾清榮的持股比例小,,但仍然牢牢掌握藍劍的控制權。 ▲藍劍啤酒曾用過的部分酒標 站在這一角度來看,,掌控藍劍發(fā)展命運的曾清榮,,自然不會想成為“被控制”的一方。1992年,,藍劍設計出自己的商標,,并在1993年一舉成名,1994年正式與重慶啤酒分道揚鑣,。 而與重慶啤酒分別后的藍劍,,也迎來了國內本土啤酒發(fā)展鼎盛時期的紅利,不僅占據四川市場85%的份額,,還一度占據了云南,、貴州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北燕京,、南珠江,、東青島,、西藍劍”的啤酒市場格局已定。 從什邡一座城到“西南啤酒王”,,只花了約10年左右的時間,,曾清榮無疑是當時西南啤酒業(yè)的一號人物。 但巧的是,,此時,,距離曾清榮退出西南啤酒市場,也只剩十來年光景,。 1993年,,青島啤酒在香港上市后,隨即加速在全國范圍內收購地方啤酒廠,,根據統(tǒng)計,,在1997-2001年的4年時間里,青島啤酒收購了36家啤酒廠,,并在2001年超過燕京啤酒,,成為全國產量最大的啤酒品牌;同期,,華潤啤酒在與SAB達成合作后,,走上了以并購擴展市場的路線。憑借這一方式,,華潤啤酒逐步壯大,,將目標瞄準了西南。 1997年,,華潤啤酒在綿陽收購亞太啤酒廠,,一場與藍劍長達四年的市場廝殺從這里開始。 ? “霸主”的敗走 文章開頭的茶館會面,,正是曾清榮與華潤啤酒談判的起點,。 從1999年開始,藍劍啤酒和華潤啤酒的競爭開始進入白熱化,,廣告鋪設,、返利、贈飲,、抽獎,、降價等營銷活動層出不窮,兩個銷售團隊也在終端市場為了爭取客戶而大打出手,。有數(shù)據顯示,,在博弈期間,藍劍每年虧損約6000萬元,,華潤在四川市場的利潤率也越來越低,。 時任華潤啤酒總經理王群曾公開評價曾清榮:“他是個很好,、很理智的競爭對手,是把這個企業(yè)當作自己的企業(yè)來做的人”,。 在與華潤啤酒邊打邊談的時間里,百威,、嘉士伯,、青島等國內外巨頭也對曾清榮拋出了“橄欖枝”,觀察一輪后,,曾清榮發(fā)現(xiàn),,就算與外資合作,仍然要直面與雪花的“非理性競爭”,,還不如與華潤啤酒合作,,共同做大四川啤酒市場,實現(xiàn)雙贏,。在曾清榮看來,,只要能對企業(yè)的長遠發(fā)展有好處,能對員工股東有好處,,什么都可以談,。 2001年,曾清榮以保留藍劍品牌及現(xiàn)有員工為條件,,以4億多現(xiàn)金向華潤啤酒出讓藍劍啤酒部分股權,。 “此舉標志藍劍集團完成了產品經營型向資本運營型的過渡,完成了由內陸封閉型向國際開放型的過渡,?!睆漠敃r簽約儀式上曾清榮的這番表態(tài)不難看出,他對這次合作的最高期望,,即通過合資公司將藍劍啤酒從西南一隅推向全國,。 但出讓股權、達成合作,,并不代表曾清榮想出讓控制權,。 早在合資初始,藍劍集團就一直在強調,,這“是藍劍集團的啤酒業(yè)務與華潤啤酒,、SAB合資,而不是華潤啤酒收購藍劍集團”,。藍劍集團當時的新聞發(fā)言人周英劍曾明確表示,,藍劍集團謀求合資是想發(fā)展啤酒,但不能喪失主導地位,。而曾清榮也明確表示,,藍劍擁有華潤藍劍38%的股份,,還是華潤藍劍的主人。 但實際上,,在合資之后,,華潤啤酒在西南市場推廣其全國性的啤酒品牌雪花,使得雪花的市場銷量突飛猛進,。而藍劍品牌的啤酒則受到一定的壓制,,市場增幅遠低于雪花。 曾清榮想借助華潤啤酒將藍劍推向全國的愿望已經破滅,。 2007年,,華潤啤酒以25億元人民幣收購了四川藍劍集團在四川和貴州兩省的全部啤酒業(yè)務。而曾清榮和他的團隊將正式告別已征戰(zhàn)22年的西南啤酒市場,,藍劍啤酒對西南市場的統(tǒng)治也成為了一段歷史,。 公告公布后,有多家媒體曾聯(lián)系采訪曾清榮,,試圖向他追問賣掉品牌和業(yè)務的答案,。“公告是華潤啤酒公布的,,以后有機會再說吧,。”面對記者的問題,,曾清榮用一句話委婉地拒絕采訪,。 雖然當時曾清榮沒有接受媒體采訪,但是據估算,,除去稅收后,,按照當時股權公開資料來看,持有藍劍10%的曾清榮或將套現(xiàn)2個億左右,。 ? 兩次套現(xiàn)后,,曾清榮選擇離開 后來,曾清榮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澄清,,自己實際持股僅6個多點,,完成收購后個人回籠資金超1.2億元。 與此同時,,曾清榮還表示,,賣掉藍劍啤酒是為了回籠資金發(fā)展其他產業(yè)。 要知道,,除啤酒之外,,藍劍集團還涉及投資食品、藥業(yè)、包裝印務,、醫(yī)藥化工等幾大行業(yè),,都處于培育過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一個產業(yè)的發(fā)展有限度,,還有更多產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調整是為了以后的發(fā)展,,還有很多漸成氣候的產業(yè)可以做嘛,。” 從當時曾清榮的回復來看,,啤酒產業(yè)雖然是藍劍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心血”,但產業(yè)發(fā)展已經達到上限,。不管是不是與藍劍全國化無望有關,,但曾清榮已經擺出了“此路不通,另尋新路”的態(tài)度,。 退出西南,,就是曾清榮隱退的前兆。 此前,,在2001年與華潤啤酒握手言和時,,曾清榮就尋找到了下一個“啤酒陣地”。 2002前后,,收到華潤啤酒4億資金的曾清榮揮劍東進,,以2億元參與增資的方式,實現(xiàn)了對烏蘇啤酒的控股,,并投資對烏蘇啤酒生產線進行改造,,烏蘇啤酒成為藍劍進軍新疆的“橋頭堡”。 隨后,,藍劍在新疆屢屢出手,,前腳收購了新疆烏蘇啤酒旗下3個子公司,后腳又托管了新疆啤酒集團及其5個分公司,,同時還收購了新疆哈密啤酒廠和沙灣啤酒廠,。 2005年,曾清榮實控的藍劍投資與嘉士伯共同投資成立藍劍佳釀,。其中,,藍劍投資出資1.9億余元,擁有藍劍佳釀51.07%的股權,,其余股份由嘉士伯取得,。隨后,藍劍佳釀通過公開拍賣的形式,接手啤酒花(曾用名新疆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今為新疆同濟堂健康產業(yè)股份有限公司)46.09%的股權,。 截至2007年,藍劍佳釀正式成為ST啤酒花的第一大股東時,,曾清榮和他的團隊已經在新疆擁有10家啤酒廠,,而啤酒花被行業(yè)認為是曾清榮的最后一塊啤酒運作平臺。 時任啤酒花總經理周英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在轉讓四川等地的啤酒資產的同時,,藍劍已經考慮退出新疆的啤酒市場了,“一旦啤酒花股權被轉讓,,就意味著藍劍徹底退出了啤酒領域,。” 2009年,,曾清榮以作價2億元將旗下“藍劍佳釀”41%的股權出售給嘉士伯后,,意味著曾清榮徹底剝離啤酒行業(yè)。 雖然曾清榮最后徹底離開了啤酒行業(yè),,但不管是此前與華潤啤酒的交易,,還是后續(xù)與嘉士伯的合作,都可以看出曾清榮的商業(yè)投資眼光毒辣,,前者是試圖將區(qū)域品牌藍劍啤酒全國化,,后者是試圖掌握啤酒生產釀造的上游原料產業(yè)鏈。 更值得注意的是,,兩次股權轉讓,,曾清榮最后都成功套現(xiàn)上億元。 從“西南啤酒大王”這一身份來講,,最后永久退出西南大本營市場的曾清榮是失敗的,,但從一個企業(yè)家、商業(yè)的身份來看,,曾清榮在獲利后能全身而退,,無疑是成功的。 ? 啤酒之外,,曾清榮的“商業(yè)長跑”還在繼續(xù) 在啤酒之外,,曾清榮一直在憑借敏銳的商業(yè)嗅覺繼續(xù)擴張自己的商業(yè)版圖。 此前,,在四川本地的冰川系列礦泉水,、桶裝水、唯怡豆奶等飲料品牌都曾是曾清榮參股的藍劍集團旗下產品,。雖然在2018年,,曾清榮正式退出藍劍飲品集團管理層,,但作為曾清榮的投資版圖曾經的一部分,唯怡豆奶與冰川礦泉水在市場上的表現(xiàn)依舊可圈可點,。 隨著川渝火鍋文化在國內的發(fā)展,,在2020年唯怡豆奶年銷量已超過40億元,其中川渝地區(qū)占70%,。更值得關注的是,,唯怡年銷量在川渝地區(qū)的占比近幾年已經逐漸下降,西安,、貴州,、武漢、北京,、上海,、福州等城市有明顯上漲趨勢。 數(shù)據顯示,,2020年,,唯怡植物蛋白飲品躋身全國第三,西部第一,;而作為“川水”的代表之一藍劍冰川時代礦泉水產銷量位居全國第一,桶裝礦泉水市場占有率列西南第一,。 按照藍劍集團官網介紹,,集團歷經了啤酒時代、飲品時代,、大健康產業(yè)時代,,從“西南啤酒王”到“西部飲品龍頭”,至今已發(fā)展成為集天然飲品,、天然礦泉水,、釀酒、超級農場,、連鎖酒窖,、環(huán)球食品、生物制藥,、國際貿易,、銀行、基金等產融結合的綜合型大健康產業(yè)控股集團,。 其中,,釀酒板塊主要有陳同仁保健酒。資料顯示,,成都“同仁堂”的創(chuàng)始人陳發(fā)光,,祖籍江西臨江府,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來到成都,在“王道正直”牌坊前創(chuàng)立成都“同仁堂”(史稱南方同仁堂),,與北方“同仁堂”齊名,。據《成都通覽》記載,“陳同仁堂”被當時四大名醫(yī)推為成都347家藥鋪之首,,并被當時的皇室看中,,成為宮廷秘方。該傳世秘方被子孫世代相傳,,調制出今天的“陳同仁”系列養(yǎng)身酒,,如今已傳到第十代。 在連鎖酒窖方面,,藍劍布局了天鵝堡·環(huán)球食品會,,其在全球采購、全國銷售12大品類進口食品,。 此外,,曾清榮在一直看好的醫(yī)藥領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集現(xiàn)代化中藥,、生物醫(yī)藥,、化學合成藥、原料藥,、營養(yǎng)保健食品為一體,,具有獨立研發(fā)、生產,、經營能力的四川美大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最終受益人就是曾清榮。 企查查數(shù)據顯示,,美大康藥集團由四川藍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控股的大型醫(yī)藥企業(yè),,公司旗下八大核心企業(yè)擁有多個專利原研產品,在肝病,、心腦血管,、骨傷科和腫瘤科等均有市場資源,年度營業(yè)額20多億,。 據天眼查數(shù)據顯示,,截至云酒頭條(微信號:云酒頭條)發(fā)稿前,曾清榮直接或間接擁有疑似控制權的企業(yè)達83家,,投資版圖涉及醫(yī)藥健康,、房地產、化工,、酒,、包裝,、農業(yè)等多個領域。 這些年,,在“西南啤酒大王”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時,,曾清榮又以另一種方式筑起了自己的“商業(yè)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