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團隊(ID:YJTT2016) 2021年9月26日,在江記農莊的高粱地里,,江小白創(chuàng)始人陶石泉做了一場連續(xù)12小時的直播,。 沒有花哨的動作,甚至沒有說什么話,,只是用毛筆一筆一畫,,埋頭給過去十年來支持江小白的用戶們,手寫了一百封信。 在他身后,,大片成熟的高粱在當天也會迎來今年最后一次收割——陶石泉希望趕在收割前,,讓江小白的用戶們看看自家的高粱,這是釀造江小白的原料,,也是江小白成長的源頭,。 遙想2011年創(chuàng)牌之初,彼時的陶石泉多半不曾想到,,江小白可以走到這么遠,。如今的江小白,已遠遠不止于一瓶小酒,。 十年,,對一個酒類品牌而言不算很長,但對于本就因迭代而生的江小白,,已足夠回望來時路,。 ▲陶石泉 ? 創(chuàng)造不存在 在2012年江小白剛剛問世不久,,曾有人預言它“活不過一年”,。 對當時的白酒行業(yè)來說,江小白的出現和它所代表的年輕群體一樣,,都處于主流話語權的邊緣地帶,。 在江小白誕生之前,盡管白酒年輕化時常被行業(yè)人士提起,,卻鮮少有人躬身入局,。 彼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剛結束不久,,在中國近14億人口中,,80后群體已達到2.28億人,90后1.74億人,,00后1.46億人,。然而鮮有人注意到,這些數據跟白酒之間會有什么關聯,。 直到江小白的猛然崛起,,讓白酒行業(yè)意識到,年輕化不是一張空頭支票,,而是擁有著可見消費力量的此時此刻,。 無數品牌隨后跟進,立志成為第二個江小白,。連帶著江小白最初選擇的小酒規(guī)格,,也在這樣的群體跟隨中,被催生成一條新的品類賽道。 不可否認的是,,江小白作為很多90后,、00后的第一口白酒,對于白酒的年輕化普及意義非常,。不過,,就在外界不斷以“青春小酒”定義江小白時,江小白卻在悄悄迭代,,努力去創(chuàng)造新的不存在,。 2013年,在長江邊上的白沙古鎮(zhèn),,占地760畝的江記酒莊啟動改擴建,。3年后,在酒莊一期手工精釀車間完成投產時,,江小白又對白沙鎮(zhèn)老字號驢溪酒廠進行保護性收購,。 次年,酒莊二期擴建完成,。除手工精釀車間外,,還設置了儲酒罐區(qū)、技術研發(fā)中心,、陶壇酒庫,、文化體驗區(qū)等功能區(qū)域。 2018年,,江記酒莊三期建設啟動,。這個被稱為里程碑式的項目,擁有多個大型手工精釀車間,,每個車間至少有1300多口窖池,。 這些馬不停蹄的基礎建設,構成了江小白的底氣,。截至目前,,江記酒莊累計投資已近30億,由此換來的,,則是6個純糧釀造車間,,6萬噸的年產能和6萬噸的老酒儲存。 隨著江小白生產體量迅速遞增,,如何高質量保證原料供應,,成為新的課題。隨之延伸出的,,就是與江記酒莊相距5公里的江記農莊,。 好酒地理局《重慶白沙:一棵高粱的延伸》(點擊鏈接閱讀原文)曾深入調研過江記農莊,,文中的一段話呈現了江記農莊的成長軌跡。 “也許在一開始,,江小白自建高粱基地只是為了在原料供應上擁有更多的主動權,,但當這棵高粱日漸生長并向外延伸時,不僅帶來了產業(yè)融合的無限可能,,也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看到了命運不同的模樣,。” ▲江小白高粱基地(圖源:江小白) 如今這塊“一畝三分地”已經擁有6000畝高粱基地的種植規(guī)模,。與此同時,,占地1300畝的江小白酒業(yè)集中產業(yè)園也在同步推進。 從高粱育種,、生態(tài)農業(yè),、技術研發(fā)、釀造蒸餾,、分裝生產,、品牌管理、市場銷售,、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十年時間,江小白從零起步,,一步步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原本不存在的完整產業(yè)鏈,。而這些,,大多都是在用戶看不到的地方,。 不過,它們最終會以另一種形式被“喝到”,。 ? 酒體進化論 過去十年來,,在江小白的產業(yè)鏈條不斷突破邊界向外延伸時,江小白對口感上的選擇卻日益精簡,,直至走向本原,。 據江小白技術總工邵家艷介紹,江小白的酒體曾歷經三代進化,。首先是在2015年前,,江小白立足于傳承傳統川法小曲清香釀造工藝,優(yōu)化改良釀造出了第一代酒體,。 隨后在2016年江記酒莊擴建后,,江小白采取了“單純釀造法”,打造出順口醇甜的第二代酒體,,并成為新生代白酒用戶的首選產品,。 而自2020年以來,,江小白第二代釀造工藝又系統升級為第三代“本味釀造法”,生產出了味道更為醇和,、綿甜,、諧調的“純味清香白酒”,也就是江小白的第三代酒體,。 備受酒圈人士好評,,并在今年5月獲得美國舊金山世界烈酒大賽雙金獎的“三五摯友”,正是江小白第三代酒體的代表產品之一,。 縱觀江小白三代酒體進化,,從“傳統”到“單純”再到“本味”,能看到一個不斷刪繁就簡,、回歸本原的發(fā)展邏輯,,而精簡的另一面則是極致。 ▲邵家艷 邵家艷詳解道,,所謂“本味釀造法”,,即基于“本糧”“本曲”“本水”“本藝”構成了一套釀造體系。 其中在原糧環(huán)節(jié),,作為由單一高粱釀造的純味清香型白酒,,江小白從2016年就開始選育適合的高粱品種。 經過近5年的選育研究,,最終從20多個品種中僅選育出1個特色品種,,即金皮糯1號。這種高粱穗大,、質糯,、粒紅,支鏈淀粉含量高,,釀造出的高粱酒純凈,、醇甜,是更適合江小白純味清香酒體路線的原糧品種,。 就在9月,,江小白農場的近萬畝金皮糯高粱已經豐收。 而在酒曲環(huán)節(jié),,邵家艷將江小白稱之為“最純粹的糧食酒”,。原因首先是江小白以本地青石窖為發(fā)酵容器,沒有窖泥味,;其次,,江小白的用曲量很小,甚至可以精準到千分位,,因此沒有曲苦味,;第三,,江小白的釀造原料只用高粱,不混入糠殼,,因此保留了糧香的本味,,香醇、綿甜,、爽凈度更高,。 至于水,則因江記酒莊地處長江中上游驢溪河畔,,是國家重點保護水源,,水質潔凈,軟硬適度,,自古就是釀造好酒的優(yōu)質水源,。 而本藝,便是江小白最新迭代的第三代釀造技藝,,包括7大環(huán)節(jié)18道工序5次檢驗,,力求“因本致純”。 在這套“本味釀造法”的邏輯中,,關于“本味”之說值得思考,。在傳統白酒工藝中,曲香,、糟香,、窖香是品評白酒香氣的幾個角度,而消費者對這些香氣是否真覺得愉悅,? 立足江小白的選擇,,顯然已決心去掉這些香氣,回歸本味,,將利口化進行到底,。這自然是對傳統的挑戰(zhàn),但傳統一定是正確的嗎,? ? 重新定義江小白 如今的江小白其實已經很難被定義。 出身于小酒,,卻早已不拘泥于大?。恢鞔虬拙?,卻也擁有梅見,、果立方、蓑衣米酒等眾多品類,;明明是做酒,,卻又跨界去做農業(yè),。 而在創(chuàng)牌十周年之際,江小白再次做了件“破圈”的事:推出了一款52度500ml裝的江小白十周年特別版(金蓋),。 這款被稱為“嘔心瀝血”的十年新作,,并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凝結了江小白過去10年的技術儲備,、產能儲備和老酒儲備,,基于第三代“本味釀造法”而全新升級的迭代產品。 用陶石泉的話說:“基酒即老酒”,。 在推出新品的當天,,江小白邀請了多位行業(yè)專家和評酒專家,進行了一場“盲品”,,對照組涵蓋了市面上200~500元暢銷的主流白酒品牌,。在最后的無記名投票中,金蓋口感的肯定票數位列第一,。 而相較于品質,,108元的定價則凸顯了絕對領先的質價比,并被認為具有百元名酒的潛質,。 作為十周年重磅產品,,金蓋的推出是否意味著,江小白未來將從一斤裝的大瓶酒發(fā)力,? 對于不設限的江小白而言,,目前似乎還難以給出明確答案。不過,,站在原點,,和繞了一大圈后再回到原點,本質上是不同的,。 以十年之功打造出優(yōu)質產業(yè)鏈的江小白,,其實已經重新定義了江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