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燕京啤酒,、青島啤酒,、雪花啤酒等啤酒企業(yè)相繼下發(fā)的漲價函,,引發(fā)啤酒行業(yè)的整體“高潮”,。 一時間,“行業(yè)拐點已至”,、“利空出盡就是利多”等啤酒行業(yè)“反彈企穩(wěn)”,、“破局在即”的觀點紛至沓來,,仿佛離整個啤酒行業(yè)的再度繁榮就只差“漲價”這“臨門一腳”。 在白酒業(yè)頻頻漲價的當口,,國產啤酒“不甘寂寞”,,“組團”加入漲價隊伍自是無可厚非,但漲價之后,,行業(yè)又將迎來怎樣的變局,,以及在這變局之中各企業(yè)又當如何自處,或許更值得我們傾注目光,。 ? 說是“降成本”,,實則“要利潤” 對于此輪提價原因,燕京啤酒,、華潤雪花,、青島啤酒不約而同地指向“啤酒原材料及人工成本等費用的大幅上漲”。 事實上,,除了成本上漲之外,,過去價格戰(zhàn)的“后遺癥”:在各種資產、成本價格大幅提價的同期,,啤酒行業(yè)10年“不敢漲價”造成的盈利水平的“尷尬”,,正在推動整個啤酒市場的變革。 去年以來,,重慶啤酒,、燕京啤酒、華潤啤酒,、青島啤酒先后提價,。中泰證券食品飲料首席分析師范勁松分析認為,“行業(yè)排名靠后的先提價,,反映部分企業(yè)的部分省份支撐不住了,,已經到了不得不提價的境地。” 范勁松表示,,當前啤酒行業(yè)競爭格局趨緩,。百威在中國定位為要利潤;華潤啤酒將未來十年定位為品牌重塑的十年,;復星接手青島啤酒18%股權,,財務投資者更傾向于要利潤;重慶啤酒和燕京啤酒已率先提價,,要利潤也是題中之義,。 啤酒專家方剛指出,,此次漲價由龍頭企業(yè)發(fā)起,而非個別企業(yè)提價,,體現了全行業(yè)對于從量變向質變發(fā)展的共識,。“2013年啤酒行業(yè)產量躍上5000萬噸高峰,之后經歷了長達24個月的連續(xù)下滑,,這是第一‘拐點’,,2018年則是銷售收入的‘拐點’。到2020年回頭看2018年,,行業(yè)銷售額增長很可能是兩位數暴增,。可以說,,‘大戲’在于利潤指標改善,。” ? 格局之變 漲價幅度決定企業(yè)的梯度 據報道,,有業(yè)內人士測算,,此輪提價,華潤雪花價格漲幅在10%-20%之間,;燕京啤酒對460ml本生啤酒(紙1*12)終端進貨結算價格順漲3元/箱,,單瓶零售價格順漲1元/瓶;青島啤酒則在其1月5日發(fā)布的澄清公告中透露,,部分產品的平均漲價幅度不超過5%,。 按以上幅度,若以各企業(yè)2016年的業(yè)績?yōu)榛鶞剩ㄆ【讫堫^企業(yè)近年來銷量總體相對穩(wěn)定,,故保守假定2017年與2016年業(yè)績持平),,則可以推算出2018年整個啤酒行業(yè)第一梯隊的競爭格局。 華潤雪花啤酒2016年綜合營業(yè)額為人民幣286.94億元,,凈利潤為人民幣6.29億元,。按15%的提價幅度計算,預計2018年營收將達到329.98億,,增長43.04億元,。 燕京啤酒相當于每5.52升提價3元。2016年燕京啤酒實現銷量450.36萬千升,,營業(yè)收入115.73億元,,凈利潤為3.12億元。以此估算,,2018年燕京啤酒營收將增加24.48億至140.21億,。 可以看出,第一梯隊的三家企業(yè)營收差距在提價后將進一步拉大,,華潤雪花作為國產啤酒行業(yè)年銷量超1000萬千升的絕對龍頭,,優(yōu)勢進一步強化,。從利潤層面來講,漲價后華潤雪花也有望扭轉一直以來噸酒利潤較低的局面,。 經過這一輪提價,,啤酒行業(yè)新的競爭格局或將逐漸成型,由多家巨頭企業(yè)齊頭并進轉化為梯度落差明顯,,市場地位趨于分化,。 ? 警惕“漲價”成為國產啤酒的“滑鐵盧” 2017年來,中國啤酒市場顯得格外熱鬧,。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國產啤酒不斷進行品牌升級,、產品升級,、營銷升級,而以百威英博,、嘉士伯為代表的進口啤酒已經開始針對中產階級崛起,,挖掘“高端”和“超高端”的消費需求,切入更加細分的市場,。 巨變前夜,,不僅行業(yè)格局變化引得各方猜想,消費升級衍生出的“低卡”,、“無醇”,、“有機”等各類精釀啤酒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華潤雪花,、青島,、燕京國產三巨頭集體漲價更是為整個啤酒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有觀點認為,,進口啤酒,、精釀啤酒提前看到了消費升級的廣闊前景,瞅準機會“卡位”,、“造勢”,。 但最終在消費升級趨勢下,最大的紅利獲得者還是“雪花”,、“青啤”們,。因為只有基于這些龍頭企業(yè)的全面升級,才能真正推動中國啤酒市場上一個新臺階,,充分滿足更高的消費需求,。 然而看似很美的中國啤酒市場前景,實則“暗藏危機”,。這其中最大的問題直接指向國產啤酒的軟肋:品質,。 在過去10年里,,啤酒行業(yè)在成本不斷增長卻無法對應提價的情況下,部分企業(yè)不得不“壓縮成本”,,最終造成了“大米”,、“淀粉”等進入啤酒配料表,“寡淡”的口味遭到不少啤酒愛好者的“詬病”,。 如今,,價格提上去了,品質也應隨之相應提升,。要知道,,進口啤酒仍然保持兩位數增長狀態(tài)。2017年1-11月,,進口啤酒量達到6.6億升,,進口啤酒額6.9億美元。照此計算,,一罐500ml的進口啤酒均價不足7元,,加上網上鋪天蓋地6-7元的低價促銷,進口啤酒性價比越來越高,。 當價格逐步趨同,,品質之爭將是國產啤酒與進口啤酒的正面對決。提價不提質,,漲價后的國產啤酒很可能遭遇滑鐵盧,。 關于國產啤酒“漲價潮”,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