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前,,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院”落成于江蘇。
去年底,,全國備案博物館達到7046家,。7046方小小天地,各自容納著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甚至幾萬年的歷史。
三星堆博物館寫:“沉睡數(shù)千年,,一醒驚天下,?!标兾鳉v史博物館寫:“斗轉星移,萬物乾坤,;中華文明,,玉振金聲?!北本┳匀徊┪镳^寫:“如果把地球的歷史比作一天……恐龍生活了52分鐘,,而人類只有9.4秒?!?/span>
遠去的故事凝練又凝練之后,,終于走到我們面前。
在各色各樣博物館里,,有一類,,是酒博物館。
當“喝酒”這件好玩兒的事被放進博物館里,,酒這個字就會變得無限博大,。
而酒博物館里,又有最珍貴的一類——基于釀酒遺址而成立的博物館,。和三星堆不一樣,,它們從未沉睡。
瀘州老窖,,首批國保古遺址
浩浩長江行至酒城瀘州,,在這里畫下一個大大的“幾”字。
沱江由“幾”字左上角匯入,,瀘州老窖明清釀酒古作坊,、老窖池群、天然藏酒洞,,就密集分布在兩江之畔,,瀘州江陽區(qū)三星街營溝頭、皂角巷,,龍馬潭區(qū)小市(下大街,、什字街、新街子,、過江樓)及羅漢鎮(zhèn),,皆有分布。
▎位于瀘州老城中的瀘州老窖釀酒作坊,。圖源@瀘州老窖
和通常意義上挖出來的遺址不一樣,,瀘州老窖這些“老遺址”數(shù)百年來都佇立在瀘州老城的大街小巷里。
瀘州的老百姓過一天,它們就“活”一天,。
36處老作坊遍布瀘州,,是瀘州老窖最早的雛形,而這其中有16處明清釀酒作坊被列入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瀘州老窖因其獨有的釀酒“活文物”價值,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第四批,、酒行業(yè)首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619口百年以上老窖池,,連同16處釀酒老作坊和純陽洞,、醉翁洞等三大藏酒洞庫,一起并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類為“古遺址”,。
圖源@瀘州老窖
今天,整個釀酒行業(yè)還在持續(xù)不間斷使用,,且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活文物”老窖池中,,瀘州老窖占到了行業(yè)的90%以上。
長江河畔,,鳳凰山腳下,,城市風貌隨歷史變遷,而始建于公元1573年的國寶窖池群數(shù)百年不改其貌,。
作為瀘州最古老,、也最負盛名的古老燒坊,溫永盛燒坊(舒聚源)舊址是瀘州白酒,、乃至整個濃香型白酒可以追溯的根脈所在,,這里的老窖池,最老可追溯到明萬歷元年(1573年),。
▎在我國西南腹地的瀘州,孕育出了足以驚艷世界的釀酒文明實體見證——瀘州老窖1573國寶窖池群,。圖源@瀘州老窖
依托于國寶古遺址,,瀘州老窖打造了一座酒行業(yè)中最“擠”的博物館。
入口處書寫的“天之美祿 濃香圣地”八個大字,,就是瀘州老窖博物館的底氣,。
由此進入,游覽至出口,,快的話十分鐘便可走完,,但如若要細細品味,或許要花上幾個小時。
從瀘州酒文化的歷史溯源,,到瀘州大曲酒成于元代,、盛于明清、榮獲巴拿馬金獎并遠銷世界的傳奇故事,,再到瀘州老窖在近代的轉型與成就,,以及“雙國寶”與“雙品牌”的榮耀,這座博物館用滿滿當當?shù)木破?、文獻,、老酒等珍貴藏品展現(xiàn)展現(xiàn)著濃香鼻祖的厚重。
▎瀘州老窖博物館中的精美酒具,。圖源@瀘州老窖
瀘州老窖博物館最早建于1996年,,是中國白酒行業(yè)第一批建成的博物館,也是中國白酒行業(yè)至今唯一被批準加入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的博物館,。
除了瀘州老窖博物館之外,,酒城里的另一座酒博物館正在籌建之中——四川中國白酒博物館,是我國目前唯一的“國字號”白酒博物館,。
▎中國白酒博物館的展陳將打破“白酒僅屬于中國”的地域局限,,展現(xiàn)中國白酒作為世界六大蒸餾酒的工藝美學和獨特價值,上圖為其效果圖,。圖源@瀘州老窖
中國白酒博物館落地瀘州,,正是因為這片天賜風土,孕育出了濃香的根脈,。
口子窖,,最大的釀酒遺址
在憑借釀酒遺址而佇立的博物館里,淮北有座年齡最小,,卻規(guī)模最大的展示館,。
今年5月18日,在國際博物館日,,濉溪釀酒遺址展示館開館,。
作為目前全國發(fā)掘面積最大、釀酒工藝流程完備,、出土要素全面的釀酒遺址,,濉溪釀酒遺址填補了整個華東地區(qū)古代釀酒遺址考古的空白。
▎從明清時期的釀酒遺存,,到今天最具代表性的釀酒文化遺產,,濉溪這片土地始終流淌著白酒最本真的基因。攝影@好酒地理局
如果說要形容“最大”的直觀感受,,大概可以描述為:“走進濉溪釀酒遺址的第一瞬間,,和第一次見到秦始皇陵兵馬俑的震撼,有幾分相似,雖然規(guī)模并不如后者,,但是這里的空間布局和縱深感,,卻是如出一轍?!?/span>
規(guī)模宏大的歷史遺跡,,或許總會有些相似之處。
2019年3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啟動濉溪釀酒遺址考古發(fā)掘工作,,勘探面積達37萬平米,挖掘面積達3600余平米,。
▎濉溪釀酒遺址已發(fā)掘面積不足百分之一,,但已足夠足夠填補華東地區(qū)乃至整個北方古代釀酒遺址考古的空白,也足以完整地講述兼香的“基因密碼”,。攝影@好酒地理局
發(fā)掘顯示,,遺址主要集中在龍脊山路與武家巷之間,共分布四個釀酒糟坊,,自西向東分別是信源坊,、魁源坊、大同聚坊和祥源坊,。
遺址發(fā)掘過程中,,共發(fā)現(xiàn)有鍋灶5個,水井5口,,晾堂3處,,發(fā)酵池50余處,房址20余處,,以及制曲房,、店鋪等若干,出土遺物約700余件,,包括酒壇,、酒杯、酒瓶,、酒盞,、建筑構件和石碑等,以及百余斤碳化小麥,、大麥,、高粱等釀酒原料,。
遺址內布局,、功能分區(qū)清晰,坊與坊之間界限分明,分為制曲,、發(fā)酵,、蒸餾、攤晾,、儲存,、店鋪等區(qū)域,而“前店后坊”的釀酒格局在北方釀酒遺址中,,更是首次發(fā)現(xiàn),。
攝影@好酒地理局
這些遺物和遺跡都表明,這里是目前全國唯一覆蓋蒸餾釀酒全流程設施的釀酒作坊遺址,,且世代傳承有序,、沒有斷層。發(fā)掘于大同聚坊的并排雙蒸餾灶,,在全國考古遺址中都很少見,。
也就是說,從濉溪釀酒遺址展示館開始,,黃淮流域的酒文化敘事有了新的文化地標和空間載體,。
正如當時的遺址考古工作負責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陳超所言,,對于濉溪城市起源與發(fā)展而言,,釀酒業(yè)是一個特例,它由一種傳統(tǒng)工藝,,發(fā)育了一種地方特色,,孕育了一座城市,并傳承至今,,重新煥發(fā)新生,。
在他看來,濉溪釀酒遺址不是一般的酒文化考古,,實際上它是一個社會綜合性的考古發(fā)掘,,是城市考古的重要組成部分。
▎濉溪釀酒遺址為明清到民國時期濉溪釀酒業(yè)的不間斷發(fā)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證據(jù),,同時也完完整整地呈現(xiàn)了兼香從出現(xiàn)到發(fā)展的進化過程,從物理到精神的基因密碼,。攝影@好酒地理局
環(huán)顧展示館四周,,是這座小城里最平常的老街道和居民樓,每天會有無數(shù)居民從展示館門前走過,。
開館至今,,許多淮北人涌入這里,,都想看看究竟是怎樣輝煌的釀酒史,塑造了這座城市今日的精氣神與當?shù)厝硕家詾楹赖陌拙破放啤?/span>
或許上百年前,,熱鬧的酒街也位于濉溪最熱鬧的街區(qū),,車水馬龍,酒香四溢,,兼香的味道早已浸潤百年,。
▎明清至民國時期,濉溪釀酒業(yè)因大運河的便利發(fā)展迅猛,,所產之酒,,通過水路,運銷南北,,由此也出現(xiàn)“七十二坊爭雄”的繁榮景象,。攝影@好酒地理局
那些形狀、大小,、類型各有不同的窖池,,證明著聰明的濉溪釀酒人,在很早之前就開始摸索不同的釀酒工藝,,釀造符合八方來客不同口味的酒,。
這塊地界上,四省交匯,,水陸通達,,南來北往,氣候亦是南北兼得,,而這些都被濉溪人融會貫通,,融于“酒”之一字。
久而久之,,兼香就逐漸有了雛形,。
這座有著全國規(guī)模最大、要素最全釀酒遺址的展示館,,也就成為兼香的血脈傳承和精神家園,,更成為白酒行業(yè)的一座價值新坐標。
水井坊,,最早的釀酒遺址
如果你問成都“土著”要一份攻略,,以前他們或許會按照最佳的動線和時間安排告訴你那幾個著名景點的先后順序,當然,,還有一份美食地圖,。
在此之外往往還會有幾條City walk路線,,水井坊博物館大概率是其中一條的重點,。
這座博物館建于水井街酒坊遺址之上,,從其所處的地理位置看,,這里也曾是古代人往來行走的核心街區(qū)——遺址的西面即是環(huán)繞成都老城著名的府河,,北側即是當時出成都東門通九眼橋水碼頭的街道,。
▎水井坊博物館是一座具有六百年歷史的“水井街酒坊遺址”,。圖源@水井坊
古代成都與外界的聯(lián)系以水路為主,。唐宋以來,,成都與外省的水路貿易,,主要是以岷江、沱江為依托,,長江為主線的水上交通貿易航道,。
這條貿易線路,以水井街地區(qū)為起點,,以長江中下游各地區(qū)為貿易輻射區(qū),,形成了較為廣泛的通商貿易關系。成都物產豐富,,其商品通過長江航道順流而下,,與各地建立了密切的貿易聯(lián)系。
而作為成都歷史上“東門之勝”集中分布之所的水井街地區(qū),,唐宋以來經常舉行規(guī)??涨暗挠螛坊顒樱瑥亩鴰恿松虡I(yè)貿易的發(fā)展,。這里是水陸交通的樞紐之地,,成都對外聯(lián)系的首要水運碼頭及始發(fā)港口即位于此,車水馬龍,,人氣旺盛,,愈發(fā)刺激和促進了該地商業(yè)貿易的繁榮昌盛。
水井街酒坊就生成于這樣一個“水陸所輳,、貨殖所萃”的理想之所,。
時間來到1998年8月,這里早已興建起酒廠,,當時的全興在改造水井坊舊生產車間時,,在地下兩米左右,挖出了迄今為止中國乃至全世界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設施最全面的白酒釀酒遺址。
這也是國內首例對古代釀酒作坊遺址進行全面揭露的專題性考古發(fā)掘,。
根據(jù)遺跡和地層的疊壓,、打破關系和出土遺物的時代特征,水井坊酒坊遺址的起始年代當不晚于明代中期,,并且一直沿用至現(xiàn)代,,并無間斷,。遺址發(fā)掘的出土物中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明代前期和少量元代、宋代瓷片,,表明此處還存在著比釀酒遺址更早的遺存,。
考古發(fā)掘出從原料煮熟、拌曲發(fā)酵到蒸餾烤酒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遺跡,、遺物非常豐富,,且保存完好,再現(xiàn)了古代釀酒工藝的全過程,。
▎遺址考古發(fā)掘出的兩座窖池,、晾堂和蒸餾器基座,其中左二的5號窖池源自明代,。 攝影@好酒地理局
每一件遺物,,都能讓人清晰地看到幾百年前成都的先民們在如何釀酒。
石碾,、碾盤用于釀酒原糧加工,;灶炕中的火膛殘部是古人蒸煮原糧的痕跡;晾堂再現(xiàn)拌料,、配料,、堆積的過程;灶坑,、火塘,、“天鍋”則是蒸餾工藝的實證……
后來,研究人員在發(fā)掘出的酒糟中分離出微生物菌群,,其中就有水井坊“一號菌群”,,至此,“中國白酒第一坊”才有了實證,。
圖源@水井坊
此外,,水井街酒坊遺址也是城市考古的重大成果之一,極大地豐富了成都城市考古的內容和研究課題,,對探討明清時期的成都城市手工業(yè)分布區(qū)域,、平面格局以及演變特征和規(guī)律,認識當時城市工商業(yè)與社會發(fā)展狀況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
遺址出土的大量青花瓷片,,也為探討成都地區(qū)明清時期民間窯場制瓷業(yè)的發(fā)展水平提供了科學的實物資料。
回到今天,,當游客們走進水井坊博物館,,透視數(shù)百年前成都先民的生活,嗅聞從歷史中飄來的酒香,或許會更喜愛成都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
制圖@好酒地理局
這方寸之地,滿載文明甘泉,。
參考文獻:
[1] 胡霜晴.淮北濉溪明清釀酒作坊群遺址的價值挖掘[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1.
[2] 陳劍.水井街酒坊遺址的發(fā)現(xiàn)與探索[J].成都考古研究,2009(00):680-703.
[3] 楊榮新.從考古發(fā)現(xiàn)看蜀酒文化與水井街酒坊遺址[J].四川文物,2001(06):11-15.